查看原文
其他

|观察一棵树|樟树49|杨柳迎霜败,枇杷隔岁花

闲云 情系自然
2024-09-05

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叫《植物的战斗》,里面一篇说到蔷薇科出产的水果,是所有科属中最多的。掐指一算,大众水果中的苹果、桃子、梨、李子、杏、梅子、樱桃、山楂、海棠,全部来自蔷薇科。从春天到秋季,这些都是很亲民的餐桌水果。当说到枇杷是苹果的近亲,蔷薇科苹果亚科。着实让我吃了一惊,这么熟悉的水果,我竟然没料到它属于蔷薇科,真的是款学寡闻啊!


也难怪,以前只知道享受枇杷果的美味,哪里还顾得上想它来自什么科呀。现在知道了它来自蔷薇科,一下子激起了我要了解它的兴趣。


杨柳迎霜败,枇杷隔岁花,这个季节正是枇杷花开的时节。早在十月下旬,在街角公园的一棵枇杷树上,枇杷毛绒绒的花蕾就已经是含苞欲放之态了。到了十一月中旬,再去看时,已经花开满树了。浓烈的香味吸引着蜜蜂在花间穿梭,一会儿钻进这朵花,一会儿钻进那朵花,忙得不亦乐乎。


不仅仅是蜜蜂喜欢枇杷花,在枇杷花里,还有很多的小虫子爬来爬去,看来它们也是枇杷花蜜的忠实粉丝。甚至在已经开败的花朵里,它们依然不舍离去。尖尖的头部,黑黑的身体,大小如针尖,行动迅速,当我剥开花瓣,它们就如鸟兽散,我用手指肚稍一接触,就“香消玉殒”,可怜可叹。


枇杷花圆锥花序顶生,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,苞片钻形,密生锈色绒毛。在寒冷的冬季,这些浓密的绒毛就像一件毛皮大衣,保护着花朵,果实免遭严寒的侵袭。



枇杷花花被与雄蕊合生成萼筒,形成周位花。萼筒浅杯状,长4-5毫米,萼片三角卵形,先端尖,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锈色绒毛。



​花瓣白色,长圆形或卵形。雄蕊20,短于花瓣,花柱5个,离生。


枇杷属于蔷薇科苹果亚科,苹果亚科最大特点是花托与子房愈合,在果实成熟的过程中,花托肉质膨大​,形成枇杷果肉,子房埋于其中,为下位子房上位花。


枇杷隔岁花说的是枇杷花期长的特点,往往从十月开始至次年二月,长达三个多月,分三批开放。十月到十一月开的叫“头花”,十一到十二月开的叫“二花”,来年一到二月开的叫“三花”。

枇杷果实在幼时生长缓慢,二月上旬主要是增大纵径,二月底至三月中旬纵横径相等增大,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则横径增大加快。等到麦苗含穗枇杷就成熟了。

枇杷是常绿乔木,小枝粗壮,黄褐色,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。叶片革质,椭圆形,先端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疏锯齿,基部全缘,叶面深绿,叶背浅绿,中脉粗壮,侧脉明显,凸起,整个叶背密生灰棕色绒毛,叶柄短。


枇杷树干青褐色,上有不规则树皮剥落,剥落处颜色呈现赭石色。


“枇杷”和“琵琶”同音,据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。说的是明朝著名书画家、文学家沈周(号石田)有一次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,并附有书信一封,上写到:“敬奉琵琶,望祈笑纳。”沈周打开盒子看到的是一盒新鲜枇杷,而非琵琶。于是给友人回信,他写到:“承惠琵琶,开奁视之:听之无声,食之有味。”可谓幽默风趣。友人见信后,随做打油诗自嘲:“枇杷不是此琵琶,只怨当年识字差。若是琵琶能结果,满城箫管尽开花。”


这则故事,不知其实,不过我想,沈周友人倒不至于“枇杷”写作“琵琶”,又不像现在的拼音输入法,同音字会同时出来,点错是常有之事。这只不过又是一个杜撰的古代文人之间的逸闻趣事而已。


枇杷原产我国,栽种历史非常悠久。据说最初产于四川,川贝枇杷膏鼎鼎有名,也算是家喻户晓。川所指即是四川,看来还是四川枇杷叶疗效更佳。

观察香樟树这么久,很难见到香樟树下有多棵樟树小苗,对此我常常纳闷,因为樟果多到数不胜数,落到樟树下,按理说应该小苗多多才是,而实际却不是。夏艳老师的一篇推文中说到一个原因是在母树的浓荫下,小苗难以成活。这确实是一个影响因素。不过在枇杷树下,枇杷小苗却是很常见,又多的。


它们棵棵混杂在麦冬里,枯叶下,灌木丛中,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,一个个生机盎然。我随机拔了几棵,有两片子叶合拢的,有仅剩一片的,还有子叶完全消失的。



从这些小苗,可以明显地看到枇杷属于双子叶直根系乔木。植物的根系分直根系和须根系。当种子萌发时,首先突破种皮向外生长,不断垂直向下生长的部分即是主根。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后,会产生一些分枝,这些分枝统称为侧根。


直根系植物主根发达,深入土壤深处,目的是固定植物体,站稳脚跟后,再发展侧根,扩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。植物根系采用纵向与横向立体化发展策略,不但为植物体以后的扩枝散叶提供可靠地支撑,而且还能从所处环境中吸收尽可能多的营养,为每一片叶片的正常生长提供保证。


大雪已至,枇杷花落果悄成,待到来年初夏日,摘尽枇杷一树金。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情系自然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